箭镞

唐代  ·  元稹

箭镞本求利,淬砺良甚难。砺将何所用,砺以射凶残。 不砺射不入,不射人不安。为盗即当射,宁问私与官。 夜射官中盗,中之血阑干。带箭君前诉,君王悄不欢。 顷曾为盗者,百箭中心攒。竞将儿女泪,滴沥助辛酸。 君王责良帅,此祸谁为端。帅言发硎罪,不使刃稍刓。 君王不忍杀,逐之如迸丸。仍令后来箭,尽可头团团。 发硎去虽远,砺镞心不阑。会射蛟螭尽,舟行无恶澜。

《箭镞》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自长安赴江陵途中。

《箭镞》注释

1
淬砺:淬火与磨砺,为制造刀剑以求锋利之关键工序之一。淬,将烧红之锻件浸入水中,急速冷却,以增强硬度。砺,砺石,此作磨砺。
2
阑干:交错杂乱貌。
3
儿女泪:妇孺之泪,比喻不识大体或软磨硬缠。
4
发硎:谓刀剑从磨刀石上磨成,此指发硎之人。硎,磨刀石。
5
刓:圆钝无锋刃貌。
6
会:应当。
7
蛟螭:蛟与龙之并称,古代传说中之两种水居动物。相传蛟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

《箭镞》作者: 元稹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人。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他遭到这次打击后,转与宦官和权贵妥协,并通过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荐,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不久,调任同州刺史。文宗太和时,任武昌军节度使,死于任上,年五…
580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