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三)

魏晋  ·  陶渊明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读山海经十三首》翻译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大臣显赫在朝廷,君主用人当慎重。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共工与鲸被废弃,帝舜所为除奸凶。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管仲临终肺腑语,桓公到底没听从。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桓公临死困饥渴,心中后悔有何用!

《读山海经十三首》注释

1
岩岩:本形容高峻的样子,这里代指显赫的大臣。
2
显朝市:显赫于朝廷之中。
3
废共鲧:指帝尧的臣子共工与鲧,因不贤而被废弃处置。
4
重华:虞舜名。
5
仲父:指管仲。齐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
6
献诚言:进献诚挚之言。
7
姜公:指齐桓公因其为姜姓。
8
见猜:被猜疑。

《读山海经十三首》赏析

这是《读(山海经)》十三首中的最后一首,陶渊明不止依照《山海经》还取资于《尚书》《左传》等史书,记述了尧帝流放共工于幽州,殛杀鲧于羽山和管仲在齐桓公临终前进言反被猜忌的史实。诗文开篇已道明主旨,“帝者慎用才”,君主需要慎重选用人才。尧除四恶,成为上古圣王,齐桓公不听管仲之言,重用易牙、开方和竖刁三人。最后落得被禁锢饥渴而死。任贤能还是选奸邪的各自后果,诗人在其追述历史的过程中,通过对比传达出来。所以此诗实际上是一首咏古述怀之作,想提醒君主以史为鉴,亲贤臣而远小人。

《读山海经十三首》作者: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外祖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不过到了他的时代,家境已经衰落,所以他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他处在一个晋、宋易代的时期,政治的黑暗,阶级斗争的尖锐,民族矛盾的激化,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他青年时期怀有大志,但是后来和黑暗现实一接触…
107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