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刺雕猴

先秦  ·  韩非

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视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

《棘刺雕猴》创作背景

《棘刺雕猴》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主要讲明君治理国家要有办法,全文分为六章,分别从“忠言逆耳”“民为利/士为名”“以身作则”“诚信”等方面论说,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

《棘刺雕猴》翻译

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视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
燕王喜欢小巧玲珑的东西。有个卫人请求用棘刺的尖端雕刻猕猴,燕王很高兴,用三十平方里土地的俸禄供养他。燕王说:“我想看看你雕刻在棘刺尖上弥猴。”卫人说:“君王要想看它,必须在半年中不到内宫住宿,不饮酒吃肉。在雨停日出、阴晴交错的时候再观赏,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楚我在棘刺尖上刻的请猴。”燕王因而把这个卫人供养了起来,但不能看他刻的猕猴。郑国有个为国君服杂役的铁匠对燕王说:“我是做削刀的人。各种微小的东西一定要用削刀来雕刻,被雕刻的东西一定会比削刀大。现在的情形是棘刺尖上容纳不下削刀的刀锋,削刀的刀锋难以刻削棘刺的顶端,大王不妨看看他的削刀,能不能在棘刺尖上刻东西也就清楚了。”燕王说:“好。”于是对那个卫人说:“你在棘刺尖上制作猕猴,用什么来刻削?”卫人说:“用削刀。”燕王说:“我想看看你的削刀。”卫人说:“请您允许我到住处去取削刀。”趁机就逃跑了。

《棘刺雕猴》注释

1
微巧:小巧的东西。
2
棘:俗称酸枣树,多刺。
3
母猴:又叫沐猴、猕猴。
4
乘:春秋战国时一种田地的区划,《周礼》以方四里为一丘,四丘为一乘;《管子》以方六里为一乘。古时以封地的赋税作俸禄。
5
霁:雨止天晴。
6
晏阴:阴暗。
7
台下:为国君服杂役的奴仆。
8
冶者:打铁的人。
9
削:刻刀,这里作动词用,制造刻刀。
10
治:同“制”,造,作。
11
端:顶端。

《棘刺雕猴》赏析

在棘刺的顶端雕刻一只猕猴。这是极高的微雕工艺。即使在今天恐怕也难以实现。但是两千多年前,当有宋人以此来欺骗燕王时,燕王竟然信以为真了。燕王以三乘土地的俸禄供养这个宋人,就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欣赏到宋人所说的绝妙的微雕。幸运的是,燕王身边有理智清醒 的大臣--负责燕王饮食的右御和冶炼器物的冶工。右御了解燕王的饮食习惯,所以他提醒燕王,宋人之所以要求燕王必须斋戒十天,才能去欣赏他在棘刺之端雕刻出的猕猴,是因为他知道燕王坚持不住斋戒十天冶工提醒燕于。微雕的前提是所用的工具必须比所雕刻的对象还要微小。是冶铁工人,他知道目前还做不出那么小的刻削工具,既如此。怎么可能在棘刺之端雕刻?被宋人欺骗了的燕王恍然大悟,于是把宋人抓起来审问,一场骗局就此揭穿。

 

燕王之所以那么容易被蒙骗。在于他忽略了常识。他连自己的饮食习惯都不了解,更不知道冶炼业的发展水平。正因为如此,宋人才敢明目张胆地去欺骗他。换成右御和冶工、宋人就不敢这么说了。冶工最后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计谋没有一定的标准,为君王进献计谋的人如果信口开河,君干就会遇到类似“棘刺之端为母猴”的骗局。事实的确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有此人无视客观存在。喜好没有根据地说大话,吹牛皮,借此骗吃骗喝。

 

为政者在听取他人的建议时,必须依据具体情况、依据常识考量其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就会被迷惑,劳民伤财且难以成事。

《棘刺雕猴》作者: 韩非

韩非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12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