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

宋代  ·  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书戴嵩画牛》创作背景

《书戴嵩画牛》选自《东坡志林》。《东坡志林》记载了苏轼自元丰至元符年间二十年中之杂说史论,内容广泛,无所不谈,其文则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此文作于熙宁元年(1068年),当时苏轼因父丧归蜀。

《书戴嵩画牛》翻译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种庄稼的农民,织布应当去问纺纱织布的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书戴嵩画牛》注释

1
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2
宝:这里是动词,珍藏。
3
囊:袋子,此处指画套。用彩锦做装画的袋子,用玉石做卷画的轴子。
4
曝:晾、晒。
5
搐:抽搐,收缩。
6
掉:摇着尾巴。掉,摆动,摇动。
7
然:认为⋯⋯是对的。所珍藏的画。唐代画家。以玉为轴,用锦囊盛起来。拍手。

《书戴嵩画牛》赏析

此文叙述故事简炼生动,全文用字不多,却能扣人心扉。

此文开篇一句点明了杜处士的喜爱及书画收藏的丰富,接着特意点出“戴嵩《牛》一轴”是杜处士特别珍爱的精品,并以“锦囊玉轴”四个字简洁形象地写出了这幅画在杜处士心目中的地位。

然后才转入正题,写杜处士晾画时,一个牧童面对这样一幅珍品“拊掌大笑”,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画的错误——“掉尾而斗”。以牧童特有的天真和对生活的熟悉,一方面说明错误的理由——“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另一方面则通过“此画斗牛耶?”一问和“谬矣”这一肯定的结论,在嘲讽中表现了全文的主题思想,让杜处士不得不“笑而然之”。

最后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进一步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全文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牧童的天真未凿、处士的豁达冲和均跃然纸上,简洁生动,意趣盎然。 

思想上,此文通过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画牛的错误之处。清楚地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深入浅出,耐人寻味。同时运用了寓言的手法,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当中,寄寓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发人深思。

《书戴嵩画牛》作者: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还朝…
578首诗词2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