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宋代  ·  欧阳修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主人公是一位采莲女,写的是她的相思离愁。或为作者观有所感。时作者欧阳修公元1034年(景祐元年)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被降知夷陵县。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翻译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秋水湖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女子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现。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鸂鶒滩头临近傍晚风浪越来越急,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注释

1
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后常用越女泛指美女。
2
轻罗:质地轻软而薄的丝织品。
3
钏:用珠子或玉石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4
鸂鶒: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
5
棹:船桨。归船。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赏析

本词为中国历史上诸多采莲诗中之一,其实为对宫中采莲舞之描绘,其言语轻快而鲜明生动,将采莲舞描绘得明快而灵动,颇为明丽,令人恍若穿过了历史的云烟,透过当年采莲舞中的情形,看到那位溪畔采莲,身形灵动的少女的欢欣与愁思。

上阕为对于采莲舞女衣着舞姿的描绘,其衣着描绘甚合于典;其舞姿则令人恍若身临其境,仿佛亲眼看到了那温婉清丽的江南女子在秋日江畔采莲,袖窄衣轻,裙裾飞扬,素手伸出采莲之时,露出了手腕上的一对金色镯子,衬得肤色更加白皙。女子对着水面中的倒影采莲,人面花面交相映,更显女子之容色清丽,虽未有桃花之妖,却是灼灼其华,只可惜,这样美好的女子,面色宁静如水,而内心却是像那丝线一样纷乱不已。其间半掩金钏、荷花遮面,半遮半掩、影影绰绰之风姿,展现了舞女之丰姿绰约。

下阕词人道采莲女子对女伴失散的狼狈担忧心境,此时已是日薄西山,天色渐晚,滩头鸿鹏安宁,可惜却是风浪迭起,浪花卷起,碎玉四溅,烟水弥散间,茫茫江面,已经看不到同来的伙伴。只听到远处隐隐传来女子清亮的歌声,伴随着船只渐渐远去。江南岸边,不见人影,似是而非,若有所失,更添心头之愁。

本词作采莲舞之描绘,尽是白描,宛若忠诚的摄影师,将千年前的诗艳丽舞蹈以文字的形式还原了出来。当真做到了不仅仅让当时目睹舞蹈之人由此句可见江南女子采莲之柔美,更让现在的我们,在这首明白如话的词作之中,感受到了当时盛极一时的采莲舞的盛大和细腻,着实令人艳羡惊叹。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作者: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修幼年丧父,家贫力学。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为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与钱惟演、梅尧臣、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庆历中,以右正言知制诰,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推行的「新政」。「新政」失败后,外…
207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