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过兴国老营盘(大战当年血海翻)

近代  ·  陈毅

【车过兴国老营盘】 大战当年血海翻, 今朝独上老营盘。 荒台废址无人识, 一抚伤痕一泫然。 一九三七年十月

《车过兴国老营盘》创作背景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了100万人的兵力,对我中央根据地以及临近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第五次大“围剿”,红军被迫长征。1934年8月,陈毅在此负重伤。作此诗。

《车过兴国老营盘》注释

1
老营盘:地名,在江西兴国县西北。“1934年8月,余在此负重伤。指1933年下半年至1934年10月红军准备长征。互文见义,指荒废弃置的各种建筑物和废弃的基地。荒台,毁弃而荒凉的如楼台、亭台、花台等建筑物。废址,已经毁坏的建筑物遗址。流泪的样子。

《车过兴国老营盘》赏析

这是一首再临故地,回忆战斗生涯,痛悼牺牲战友的怀旧诗。

中外古今,有多少忆旧之作,而陈毅元帅的诗作却透露出震撼天宇的浩然之气。

“大战当年血海翻”,起笔突兀悲壮。诗人亲临战争旧址,思绪起伏,首先就回到了当年硝烟滚滚、血火纷飞的战争岁月。1934年,继相接四次的围剿失败后,国民党又组织号称百万大军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内“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反围剿中陈毅率领部队在兴国老营盘作战时受伤。抚摸着昔日的伤口,他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奋不顾身殊死搏斗的场面,听到了战场上厮杀呐喊、枪炮轰隆的喧嚣,二个个战友在血海中倒下。“血海翻”三字点破了战斗之残酷,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当年尸陈遍地、血海横流的场面。风云变幻,当年的烽火战争已成历史,今朝诗人独上老营盘,凭吊旧述,睹物生情,睹物思人,感慨万端。

“荒台废址无人识,一抚伤痕一泫然。。’面对已被岁月冲洗被风雨侵蚀的废墟,回首往日的悲壮场面,悲痛之情油然而生,诗人不禁流下了英雄的眼泪。这悲痛之隋是很复杂的:既有对国民党反动派蹂躏根据地滔天罪行的痛恨,同时有对造成围剿失败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批判;有对逝去的战友的沉痛悼念,也有壮志未酬的万端感慨。面对“荒台废址”,抚着斑斑伤痕,诗人颇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受。

读其诗可从中感受到一种浓烈的英雄之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随着作者的思绪和感情的变迁,由炮轰马鸣的血海战场忽然跳跃到凄凉肃杀的荒台废址,而且可看到诗以外更深远的画面和体味诗外之蕴。

《车过兴国老营盘》作者: 陈毅

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因参加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押解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毕业后被派赴四川万县,推动川军响应北伐。1927年春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共委员会书记。1927…
9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