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

宋代  ·  周邦彦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

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翻译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
稀疏的篱笆,曲折迂回的小路,小小的田舍农家。清晨,笼罩在树林上的云雾渐渐散开。寒气逼人,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似有还无,四野一片寂静,远处传来一句山寺的钟声,目送一叶孤蓬起帆远行。
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添了一件衣服,策马扬鞭去寻找驿站,愁绪满怀,唯有买些酒来驱寒解愁。池塘里,鸭子正熟睡于茭白和蒲草丛中,即使被匆匆行路之人惊起,很快又成双成对地聚在一起。

《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注释

1
疏:疏落。
2
篱:篱笆。
3
清:清晨。
4
蓬:船帆,此代指船。
5
亭堠:古时观察敌情的岗亭,此借指驿馆。
6
愁抱:愁怀。
7
菰蒲:两种水草名。
8
塘:池塘。

《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赏析

这是一首叙写送行惜别的词作,词人为心上人送行。

上片“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疏篱”“曲径”是典型的农家景致,也是词人于清晨所见近处之景,再往远处看,笼罩在树林上的云雾渐渐地散开,时间到了清晨,分手的时分已在即。“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篷。”三、四两句承上而来,词人的目光依旧停留在远处,但见晨雾迷漫,带着寒气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分别的时刻终于到了,四野一片寂静,只见远处山寺钟声传来,这给凄清的送别场面又增添了一层感伤色彩。词作上片以“疏篱”“曲径”“田家”“云树”“山色”“孤篷”“野外”等描绘一幅素淡画面,画面极为清静淡雅,再衬以钟声,使得画面富有动感,在这种环境中送别,心境自然是凄凉而忧郁的。

下片转而叙写自己的心情。但词人并不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而是以一个个动作和画面来达到表述之目的。“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是说送走心上人后,感到寒意袭人和愁意缠绕心间,于是便添加衣服,策马扬鞭去找驿站,买些酒来驱寒解愁。“亭堠”,亦作亭堡,原为侦察、瞭望的岗亭。因前文已交代“天寒”故此遂有“添衣”,但实质上是写词人之心寒愁浓。词人又写自己急急忙忙地寻找亭堠,说明其离愁之浓重。“愁抱”一句是全词中唯一的直抒其情,“惟宜”二字强调了一种无可奈何之情,亦可理解为本词的主旨。歇拍二句,词人又忽地转入写景“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词人饮罢解愁之酒,又匆匆上路,马蹄声声,惊散了池塘旁水草中尚在熟睡的鸭子,但很快它们又成双地聚在一起睡着了。这本是乡野常见之景,然实是词人有感而发,借此以衬托自己的孤单,寄托自己的“愁抱”。词作下片以“添衣”“策马”“寻亭堠”一系列行动,及鸭睡陂塘之景,侧面写出了词人送别心上人之后无法抒发的“愁抱”,也暗示出词人是位羁旅在外的行人。他似要极力在词作中淡化自己的愁绪,然仍抑止不住地流露出来。

全词炼字度句,精炼含蓄,疏密相间,勾勒微妙,语言深沉,格调超然。

《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作者: 周邦彦

周邦彦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周早年「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元丰初,「游太学,有俊声」。神宗时擢为试太学正。元四年(1089)出为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绍圣四年(1097)还朝,任国子主簿。徽宗即位,改除校书郎,历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二年(1112),出知隆德府(今山西长治)。六年,自明州(今浙江宁波)任入秘书监…
241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