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翠葆参差竹径成

宋代  ·  周邦彦

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

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柳梢残日弄微晴。

《浣溪沙·翠葆参差竹径成》翻译

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
青翠欲滴的竹林中,伸展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嫩荷上雨打水珠溅跳如珠泪下倾。错落有致的栏杆横斜宛转环绕着小池的亭子。
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柳梢残日弄微晴。
风儿掠动帘子让燕子急急飞回,水波摇动扇影,使戏水的鱼儿受惊。一抹残阳天气渐渐转晴明天是个好天气。

《浣溪沙·翠葆参差竹径成》注释

1
翠葆:指草木新生枝芽。
2
竹径成:春笋入夏已长成竹林。
3
跳雨:形容雨滴打在荷叶上如蹦玉跳成。

《浣溪沙·翠葆参差竹径成》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季雨中景物和初晴风光的写景词。上片三句由远到近,层层折入,描写雨中景物,侧重表现静态形象:下片三句则由近及远,句句翻出,描绘初晴风光,侧重表现动态形象。

上片,开头从远处的树木、竹林写起:一棵棵枝叶茂密的树木像一个个绿色的伞形车盖,高低不齐地散布在郊野;青翠欲滴的竹林中,伸展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作者以精细的素描笔法,勾勒了树木、竹林、小径等。次句转写雨中荷叶。作者采用以动写静的方法,使荷叶的形象愈发可爱。“新荷跳雨”,极写雨中荷塘的动人景面。词人以“跳”描绘雨点不停地洒落在清新碧绿的荷叶上而又不断地被溅起的景象,生动逼真,妙趣横生。“泪珠倾”表现雨水在荷叶上不断汇成一颗颗圆形的大水珠并随着荷叶的倾动连续滚落水中的情形,以泪珠比水珠,以泪水的流淌形容雨水的滚落,赋荷叶以情感,衬扦了荷叶的轻柔绵丽,可谓巧思妙喻。经过上面两句的勾勒描写之后,词人又进一步描绘了水边池上的景物——“曲栏”“池亭”。“小池亭”点明亭子位于池上:“曲栏”便是通往亭子的护栏桥。作者以“栏”写桥,先用“曲”字状其折转之态,继又融合特殊的雨中视觉和主观感觉,用“斜转”描绘其绕亭走势,从而化静为动。“小池”既是上句“新荷跳雨”的补笔,又是下片“水摇扇影”的伏线。“小池亭”是本句所要突出的景物,它点明了词人所在的位置。是景物描写的中心。

下片,换头一句写空中归燕。雨住燕回,但是,风吹帘衣,不断摆动,燕子难以回巢,“归燕急”使燕子欲入不能的焦躁和烦乱情态跃然纸上,含蓄地写出了燕子在亭前来回飞掠的情形。次句写水中戏鱼。雨后初晴,荷池恢复了平静,鱼儿又在悠闲地戏游。微风吹来,倒映在水中的扇影随着涌起的波纹起伏晃动,惊散了戏游的鱼儿“惊”字生动地刻画了游鱼敏锐的条件反射及间变化的情景。词的结拍作者又把画面开阔出去,写了雨后夕阳中柳梢随风摆荡的情景。“柳梢”为地面景物“残阳”为空中景象;“微晴”则是天气状况作者着一“弄”字,把这些层次不同的景物浑化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动人的意境,写尽了柳梢在夕阳中随风曼舞的娇柔情态,似乎它又在故意卖弄、显示、炫耀自己婀娜轻柔的身姿,又似乎是为雨过天晴而高兴得手舞足蹈。张先曾有:“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备受人们称赏;周氏此句亦有同工之妙,堪与媲美。词以“微晴”收拍,指出了天空尚未完全晴朗,点明下片均为初晴之景,同时又回应了上片的写雨。词的煞尾一句创造了一种动荡迷离而又淡远飘逸的意境,令人陶醉。

宋人强焕曾赞叹美成词“模写物态,曲尽其妙”(《片玉词·序》)这首《浣溪沙》即见其一斑。作者以新颖的构思和灵巧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情趣盎然的夏景图,创造出清新优美的意境。

《浣溪沙·翠葆参差竹径成》作者: 周邦彦

周邦彦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周早年「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元丰初,「游太学,有俊声」。神宗时擢为试太学正。元四年(1089)出为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绍圣四年(1097)还朝,任国子主簿。徽宗即位,改除校书郎,历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二年(1112),出知隆德府(今山西长治)。六年,自明州(今浙江宁波)任入秘书监…
241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