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过淇县

清代  ·  查慎行

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

行过淇园天未晓,一痕残月杏花香。

《早过淇县》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回北京途经河南淇县所作。诗人于拂晓朦胧中登上高登桥,时值仲春,景色清艳迷人,诗情油然,写下这首诗。

《早过淇县》翻译

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
我经过高登桥的时候,于朦胧夜色中,见得桥下水流汤汤,河边露气正浓,带有凌晨的丝丝凉气。
行过淇园天未晓,一痕残月杏花香。
当我走过淇园的时候天还未破晓,远处的天边,挂着一钩下弦的残月,近处的杏花,在清晓淡淡的月光之下,正吐出沁人心脾的香气。

《早过淇县》注释

1
高登桥:桥名,在淇县城南。
2
汤汤:大水急流貌。
3
朝涉河:在淇县南。
4
行过:经过。
5
淇园:在淇县西北。

《早过淇县》赏析

这首诗扣住富有淇县地方特色的淇水与竹园落笔,调动视觉、感觉、嗅觉,突出一个“早”字。全诗意境优美,文字清新,十分动人。

“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这首七绝前两句是说,我经过高登桥的时候,在朦胧夜色中,见到桥下水流汤汤。河边露气正浓,带着凌晨的丝丝凉气。“汤汤”:水势盛大貌,《诗·卫风·氓》有“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之句,这里用“汤汤”形容水势,用词是极为恰当的。次句“朝涉河边露气凉”,借“凉”字显示河边露气正浓,带有凌晨的凉气。

后两句“行过淇园天未晓,一痕残月杏花香。”是说,当我走过淇园的时候天还未破晓,远处的天边,挂着一钩下弦的残月,近处的杏花,在清晓淡淡的月光下,正吐出沁人心脾的香气。第三句“行过淇园天未晓”,淇园多竹,经行至此,又使诗人感受到竹园春夜的清气。第四句实为妙丽之笔,这句笼罩全局,有此一句,境界齐出,全篇俱见精彩,这首诗佳妙的地方,在于诗中处处涵有凌晨的清气。“一痕残月杏花香”所豁出的境界,又使诗中满含残月的清彩,杏花的清香,人行走在图画之中,其境界的优美,诗句的清俊自然,使人神往。

这一首短短七绝中,调动眼、耳、身、鼻多种感官,描绘了一个清新宜人、幽美可喜的环境,令人神往。小诗写得这样浑然天成,似信手拈来,清俊自然,别有韵致。

《早过淇县》作者: 查慎行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名嗣琏,字夏重,浙江海宁人。诗学宋人,多抒发行旅之情,善用白描手法。有《敬业堂集》。
32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