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宋代  ·  苏轼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节气尚清和。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五月,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第二个端午节。此时,苏轼心情稍为平静,与徐君猷(苏轼贬官黄州时的好友)同赏五月的风光,饮酒开怀,作该词以答谢之。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翻译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节气尚清和。
银亮的池塘,红色的栏杆,倒映在淡黄色的水波里,团团的绿叶托起清新的荷花。用兰叶浸水洗澡,用菖蒲花酿酒喝,节气清明而暖和。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需要用喝酒、聚会来酬谢端午佳节,这里有美酒歌舞陪伴。监狱里的草长的深,公堂上也静悄悄的,不妨多多的摆宴、游玩。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注释

1
银塘:银亮的池塘。
2
朱槛:红色的栏杆。
3
麹尘:指淡黄色的江水。麹,同曲。酿酒时,用以发酵的“酒曲”,所生的菌呈淡黄色。
4
圆:团团。
5
卷:托住。
6
条:枝。
7
荐:进。
8
菖花:菖蒲花。
9
沉醉:喝酒过多,人昏昏欲睡的样子。
10
酬:酬谢。
11
无吝:不吝惜,不要舍不得。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赏析

这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歌颂了徐君猷使百姓安居乐业的功绩。

上片“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描绘宜人的美景。一“银”,一“朱”,一“麹尘”,一“圆”,一“绿”,一“新荷”,组缀成五月百色争妍的风景图。“兰条荐浴,菖花酿酒”,笔锋一转,由写大自然进入到写民俗生活:绿兰枝浸水而浴,绿菖蒲酿酒而饮。整个生活,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气氛中,身心愉快。最后一句为点睛之笔,将上述四句的意境概括为“天气尚清和”,世界上一切都是清新的、和好的、升平的。

下片“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开头三句,承上启下,将酬节“沉醉”,伴之以“歌”,将欢欣谐趣的两位官员描绘得十分传神。“好将”二字,起到贯连上片与下片的主脉作用。“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是苏轼承上升平景象而吐出的酒后真言:太守治州有方,无人犯罪,遗爱人世,百姓安居,可以称之为“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清泰政治。这正是苏轼借题抒发爱民思想的用意。自然,这次端午酬节超过正常性的游宴就没有什么可吝惜的了。字里行间渗透苏轼与徐君猷志同道合的情谊与痛快淋漓之才思。

全词借景抒情,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清新,和睦,升平的民俗生活景象,抒发了作者爱国爱民的情怀。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作者: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还朝…
578首诗词2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