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

宋代  ·  张元干

露坐榕阴须痛饮,从渠叠鼓频催。暮山新月两徘徊。离愁秋水远,醉眼晓帆开。

泛宅浮家游戏去,流行坎止忘怀。江边鸥鹭莫相猜。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

《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创作背景

此词约于绍兴初作于福州。适逢宇文德和被召赴官张元幹作词寄意。

《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翻译

露坐榕阴须痛饮,从渠叠鼓频催。暮山新月两徘徊。离愁秋水远,醉眼晓帆开。
坐在榕树的阴凉下痛饮美酒,根本没有顾及叠鼓频催,促人登舟。夜幕降临,新月已经在山巅徘徊。离愁的情绪就好像秋水一般,从迷离喝醉的眼神中,我意识到晓帆将开。
泛宅浮家游戏去,流行坎止忘怀。江边鸥鹭莫相猜。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
现在友人全家都已经欢乐地离开了,在江上行船就要忘掉一切疑虑,江边的鸥鹭也不要进行猜疑。上林传来了好消息,苏武也借着鸿雁回来了。

《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注释

1
痛饮:痛快的畅饮。
2
从渠:任他。
3
叠鼓:轻轻击鼓。
4
流行坎止:谓乘流而行,遇坎则止。
5
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秦汉时都有上林苑,这里指行在之所。
6
鸿雁:汉苏武系于匈奴,汉昭帝使者至匈奴,匈奴诡称苏武已死。使者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射中一只大雁,脚上绑着苏武写的一封信,匈奴才把苏武还给汉朝。

《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赏析

这首词写送别,不同于一般的叙离愁别绪,另有一种为使者壮行色的意味。这是南宋当时的政治形势和被送者特定身分所决定的加之张元干本人就是一个主战派,疾恶秦桧之流的卖国求荣,因而眼界宏阔,襟怀坦荡,其词风也就慷慨激昂,虽于分袂举手之时,仍流漾出浩荡之势,磅磺之气。 

上片,写饯行时不舍之情。在榕树的荫下痛饮此饮一为将与友人相别,愁怀难释;一为送人时寄寓着深情;再一个原因。是友人将赴行,在为之壮行色。喝酒之时那里看鼓频催,催人登舟,也在催人快饮。声声鼓、杯杯酒,构成了热烈的送行场面。在这热烈的气氛间,忽然楔入一一句“暮山新月两徘徊”,以静衬动,以冷衬热,相反相成。新月徘徊于暮山之上,又喻示着友人的不忍遽然离去。天上的宁静、地上的热闹,相映成趣,相辅见意。这一番痛饮,由傍晚直至次日天明,“醉眼晓帆开”。虽然“离愁秋水远”,可是友人此去是被召赴行在或可为抗金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因而当友人扯帆上路,也就由愁转化为慰了。

下片,说友人是“泛宅浮家游戏去”,载着一家人欢乐而去,途上不要有任何疑忌,江边鸥鹭也不要猜疑,前途充满了希望。上林,犹上林苑,古代宫苑,秦汉时都有上林苑,这儿指行在之所。上林鸿雁,用苏武典故。苏武系于匈奴,汉昭帝使者至匈奴,匈奴诡称苏武已死,使者对单于说:“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吊书,言武等在某泽中。”苏武自此始得还汉。这单借历史故实说明南宋朝廷形势是好的,此去不会贾祸遭害。其实,这完全是词人对友人的鼓励、宽慰,也是词人对未来的一种希望。

词人襟怀坦白,眼界开阔,忧国之意常现于笔端,虽为送别之词,却未写一般的离愁别绪,政治上的志同道合使全词充溢着浩然正气和豪放之情。

《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作者: 张元干

张元干
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102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