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

唐代  ·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创作背景

从诗境看,这首诗应是作者科举落第后身在长安有感之作。

《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翻译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如画江山与身在长安的我没太多关系,暂且在长安度尽春天。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一树的梨花与溪水中弯弯的月影,不知这样美好的夜属于谁?

《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注释

1
不关身:不关己事。
2
且:暂且,姑且。
3
长安:唐代都城,今西安。
4
暮春:晚春。

《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赏析

此诗手法高妙,富有艺术感染力。

前两句“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此诗说“不关身”也是因“留秦”之故,却多表现了某种遗憾的意味,用字洗炼。“且向长安过暮春”诗人抛开了那切实的具体情事,而把篇幅让给那种较空灵的思想情绪的刻画。

后两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那是旧山的景色、故乡的花。故乡的梨花,虽然没有娇娆富贵之态,却朴实亲切,在饱经世态炎凉者的心目中会得到不同寻常的珍视。虽然只是“一树”,却幽雅高洁,具备一种静美。尤其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在潺湲小溪的伴奏之中,那一树梨花简直像缥缈的仙子一样可爱。三句不仅意象美,同时形式美 。“一树梨花”与“一溪月”的句中 排比,形成往复回环的节律,对表达一种回肠荡气的依恋怀缅之情有积极作用 。从修辞角度看 ,写月用“一溪”,比用“一轮”更为新奇,它不但同时写到溪水 ,有一箭双雕的效果,而且把不可揽结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非常生动。这里所写的美景,只是游子对旧山片断的记忆,而非现实身历之境。眼下又是暮春时节,旧山的梨花怕又开了吧,她沐浴着月光,静听溪水潺溪,就像亭亭玉立的仙子。然而这一切都“虽在不关身”了。“不知今夜属何人?”总之,是不属于“我”了。这是非常苦涩难受的心情。花月本无情,诗人却从“无情翻出有情”。

这是一首羁旅思乡诗,写得比较空灵。开始说故山与己无关,似有些超脱:接着又问故山桃花、月色属何人,关切、思念顿现。不涩不滞,婉曲尽致,实为大手笔。“一树梨花一溪月”,状景传神。

《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作者: 无名氏

暂无作者介绍!